>>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逐光而行 做法律路上的“追梦人”——访固原市、西吉县两级政协委员,宁夏奇晟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彪
2025-07-15 09:20:54   来源:华兴时报

  杨彪向党外知识分子普及法律知识。

  “律师办案既要讲法理又要重情理,不仅要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也要做基层治理的促进者。”深耕法律十余载,固原市、西吉县两级政协委员,宁夏奇晟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彪始终以高标准自勉,用专业与担当在六盘山下书写着法律人的赤诚。

  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办理各类案件1000余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从农民工讨薪到残疾人维权,每一份胜诉判决都藏着他伏案阅卷的深夜、走村入户的脚步,更藏着“法理之中有温情”的执业信念。

  用法律温度传递为民情怀

  “作为律师,心里要装着当事人,也要装着人民群众,乐做有温度的法律辩护人。”这是杨彪常对团队说的话。秉持着这样的初心,对于每个案件,杨彪都坚持“每案必精研、每辩必求新”,用心用力啃疑难案件“硬骨头”。

  在某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被指控挪用资金800余万元、诈骗140余万元一案中,杨彪受托为其辩护。该案背后牵涉20余名被害人、超240万元损失,被告人将挪用及筹集的300余万元用于“网络投注”,因境外取证难未被认定犯罪,但面临被司法机关没收的局面。受害者多是退休职工和个体商户,这些损失像块石头压在受害者的心头。秉持“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但不逃避刑罚”的原则,杨彪多方沟通协调,结合类案裁判思路,提出“优先返还被害人损失”的法律意见。最终,司法机关采纳了他的建议,当20余名受害者从法院领回被冻结的钱款时,一位老人握着杨彪的手说:“杨律师,你让我们看到了法律的良心。”

  这样的“良心”,在杨彪办理张某工伤案时,更是化作了不肯放弃的执着。2013年,61岁的农民张某以每月300元报酬受聘负责看管村集体人畜饮水点,未料某天在关水闸途中遭遇车祸身亡。肇事车辆驾驶人给予一定赔偿,但张某是否构成工伤,因其未与用工方签订劳动合同、上岗不足两个月无工资流水、用工主体不明确而成谜。

  杨彪接受张某家属委托后深入调研,了解到村级人畜饮水点属于水管站管理,而水管站隶属于县水务局,但二者均否认与张某存在劳动关系。杨彪随后依据《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要求当地工伤认定部门对本案行使劳动关系确认职权,遭拒后果断提起行政诉讼。

  法庭上,对方提出张某“达到退休年龄不构成劳动关系”“已获交通事故赔偿不得享受工伤重复获偿”双重抗辩。本案一审、二审行政诉讼均败诉后,杨彪并未气馁,三次实地调查饮水点管理档案、走访村民,并结合行政诉讼答辩,以新的事实与理由再次申请工伤认定。被受理后,针对工伤认定部门上述两大抗辩理由,杨彪翻遍法律法规,援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在工作时间内因公伤亡的,能否认定工伤的复函答复》据理力争,最终推动对张某工伤认定成功。在请求赔偿阶段,用人单位水务局及水管站不断提起复议、起诉再上诉。最终,该案在杨彪的努力下,用人单位赔偿死者家属50余万元。

  正是这种坚韧与情怀,让杨彪在面对复杂案情时的不避繁难,在当事人绝望时坚定守护,让法律条文在实践中体现温度。

  发挥专业优势 助推家乡发展

  夏日的葫芦河葱绿而静谧。阳光下,河面水光粼粼。河堤两侧,翠绿芦苇连片,随风摇曳,鸟儿成群结队在其间嬉戏。沿河而下,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让人心旷神怡。

  葫芦河的变迁,也有杨彪用法律推动生态治理的一份力量。“葫芦河是西吉人民的‘母亲河’,以前,河道内采砂矿坑遍布,岸坡失修,河道内及沿岸工矿企业和居民生活污水横流、肆意排放,沿岸群众怨声载道。”杨彪说,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吉人,他对“母亲河”的遭遇痛在心里。他带领团队调研后,发挥专业优势,提出“谁污染谁治理+政府统筹监管”的责任体系,推动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如今的葫芦河,昔日的荒滩已变身步道蜿蜒、草木葱茏的生态景观带,傍晚时分常有老人带着孩子在河边散步,这一幕让杨彪觉得所有的奔波都值得。

  这份初心,同样体现在杨彪推动地方立法的字里行间。近年来,他先后参与《固原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固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固原市河道管理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制定工作,助力家乡发展和基层治理。

  法律不仅要写在纸上,更要走进群众心里。普法宣传是杨彪认为“最基础也最长久的事”。“很多偏远山村的群众一辈子没见过律师。我带着团队跑遍了西吉县所有乡镇,在村委会的院子里摆张桌子就开讲,用当地方言说案例。”杨彪说,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宗教场所,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和党的惠民政策宣讲300余场次,受益群众超1万人次。普法过程中,借助“西吉县村(居)法律顾问直播间”,开展“线上+线下”普法服务,举办法治宣传活动700余场次,为130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他还为困难群体减免律师费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法律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法律的力量,不仅在于惩治罪恶,更在于守护平凡;法律人的价值,不仅在于打赢官司,更在于让每个普通人都能感受到法治的阳光。”杨彪说,而这条“有温度的法治路”,他还将继续走下去,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写下更多为民服务的赤诚篇章。 (记者 邓 蕾 文/图)


【责任编辑】:包瑞